切换到宽版

岩声·工语 | 哭吧哭吧不是罪

编辑:徐初栋 2024-06-27 16:52
岩声·工语 | 哭吧哭吧不是罪
  人们在表达悲痛的方式上,受到社会因素的强烈影响。在某些文化中,人们被期望并鼓励去表达他们的悲伤。而另一些文化中,要求人们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悲痛时期后,停止显露自己的感情并继续生活,尤其是对男性。其实,人们应该明白“什么是正常悲痛”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明白自己是否产生心理问题、乃至心理疾病。
  正常的悲痛反应最初常常是麻木和不信任,无法领会丧失已经发生,是一种“休克状态”。无意中用否定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要恐惧,这一阶段持续几分钟到几天。



  接下来是高度的痛苦情绪:愤怒、混乱、巨大的悲伤、负罪感,有时伴随着解脱。生理上的效应包括:哭泣、悲叹、虚弱、无食欲、恶心、激越、失眠与注意力不集中。这些表现标志着丧失的事实已经开始被接受,有关所爱的人的梦境与回忆大量浮现,可能好几次你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是此人还活着。生活可能显得没有意义和乐趣。这一时期常持续数周或数月,并可能在第二或第三年中还会再度短期出现。
  这时期照料好身体的健康十分重要。在哀伤时期,身体抵抗疾病的防御力减弱,小心地保持合理饮食,即使是胃口不好。试着保持锻炼,如:走路、游泳、瑜伽或者你平日里喜欢的活动,因为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。忽视饮食与运动或停止生活中其他可转移注意力的活动,可能使你感到疲倦或倒下,使你更难以应对,并可能使你容易患病。
  随着社会的支持与时间的推移,急性的痛苦会开始减少,我们学会了与丧失共存,慢慢恢复了正常生活。多数人在这过程中有家庭、朋友的支持,允许讨论与丧失有关的感觉,他们将会从这些经历中获益。然而,这些经历在每个人中各不相同。很多人试图压抑这些情感的表达,特别是涉及愤怒或负罪感等感觉。也有许多帮助者面对当事人强烈的感情表达如嚎啕大哭,很难知道如何作出反应。事实上,这些愤怒或负罪感、想哭泣等,是否符合逻辑或合理并不重要,而有机会不受压抑地表达这些情感,则十分重要。这样可以减少创伤场面的“病理性闪回”。
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认为面临重大创伤事件,想哭就哭,哭不是什么大错,它有利于舒缓情绪,这样可以减少日后心理疾病的产生。

  编辑|徐玲华
  审核|黄秀珍
  监制|卢永锋
  供稿|市职工服务中心

版权声明:来源注明是龙岩市总工会的稿件,版权归龙岩市总工会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
已有4858人阅读

栏目

24小时人气排行

最新文章